交大義築實驗室
2015 | 新竹峨眉農村義築


12月W4 工作日誌
本週是前往農村構築前最後的前置工作期,學生們陸續測試了不同的互動裝置、一比一竹構單元,還有,仔細的計算竹編的時間成本。因為學生希望,當志工前來時,能更精準的抓出時間和人力的安排。此外,和藹可親的許倍銜老師,就像同學的父親般,密集的在峨眉鄉和交大之間往返,除了追蹤農村的前置施工外,更做大家生活、住宿、三餐問題的最後確認,確保同學們工作時不餓肚子、睡覺時不著涼。本周動作最快的組別,已經開始進行現場基礎的放樣與施工了!




12月W1-W3工作日誌
這是一項竹構行動,也是交大課程【智慧生活與場域義築】與【交大義築實驗室】的任務延伸。我們要在冬末春初的新竹客庄農村,建造與當地小農一起發展的五個主題設計。

11月份智慧生活與場域義築 課程演講及評圖
11月21日,交通大學【智慧生活與場域義築】課程,正式來到期中階段!這一天,課程邀請到峨眉鄉世代務農的阿展哥夫婦、半農半音樂人阿淘哥、在地農村發展協會理事長與總幹事、竹藝師施志成和建築師顏學理等人,共同參與五組的設計定案討論與構築技術指導。
這門課將學生分成五組,散落在新竹縣峨眉鄉的農村之間,與當地人進行一系列的設計需求對話。並且,產生一連串關於農村入口意象、裝飾藝術、小農市集、生活空間、農學教室等的設計探索。學生在這個階段裡,必須透過訪談、測繪、採集等各種方式,蒐羅基地的環境資訊、當地人的使用需求、竹構築的知識等,然後,提出一個具體的設計方案與竹構築的搭建小模型。
據說學生們鬥志高昂,即便三天沒睡,仍然可以站出來與當地人介紹完整的設計方案,並且透過對話與技術者溝通建造實務!
這些學生也有來自非建築背景者(電機、材料、化學、外文、管理、人社)。他們,會是未來十年,建築界跨領域合作的重要養分和夥伴!




10月份 新竹峨眉 基地調查
交通大學【智慧生活與場域義築】課程,這學期第一次來到新竹縣丘陵地上的峨眉鄉農村,進行基地選點與初步的基地分析!這門課程是開設在交通大學的通識、服務學習、領袖學程和建築所的跨領域課程。學生除了來自建築所之外,還包含電機、材料、化學、外文、土木、人社、管理、人類學、跨校選課學生和外籍的交換生。
這群學生計畫用一學期來瞭解距離交大30分鐘車程外的小農村生活,然後,利用新竹在地材料-竹子,發展在地農村生活的輕構築設計。
這設計可能是裝置或空間的、觀賞或實用的、室內或戶外的,希望透過這樣的發掘與互動,結合農村社區發展協會和一點點交大數位科技的巧思,讓農民、農村、農業更有趣,讓來訪的觀光客不只有體驗種稻米的樂趣,也能發現更多小農生活的智慧與巧思。
© 2023 by Sarah Lane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